郧阳区人民医院“金牌大夫”金姗姗:仁心仁术写大医 杏林巾帼绽芳华

03-26 15:43   秦楚网 十堰头条   叶楚榕, 白顺琴, 皮中来

3月2日清晨,7点刚过,郧阳区人民医院中医康复科医生金姗姗已撑伞出门,赶往医院。这一天虽是周日,但她的专家门诊预约了一位从乡下冒雨赶来的患者。

这样的场景,是金姗姗从医17年来的常态。她的诊室里,锦旗层层叠叠,"妙手回春""医德双馨"的金字辉映着墙上"大医精诚"的匾额,也映照着这位"金牌大夫"的医者人生。

岐黄薪火承家学

金姗姗与中医的缘分,始于外祖父的诊脉台。在郧阳区白桑关镇,外祖父是乡亲们口中的好大夫,几副汤药、几根银针,便能化病痛于无形,即使去世多年,老家仍有众多乡亲记得他。

金姗姗就在这样一个中医氛围浓厚的环境中成长起来。她说:“自己从小耳濡目染,对中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爱上中医顺理成章。”外祖父在世时就教她背诵“汤头歌诀”,给病人看病时,让她在一旁观察学习,帮助抄写处方。祖父的一言一行慢慢地在她心里打下烙印。

2003年金姗姗高中毕业,在填报大学志愿时她报考的所有专业全与医药相关,并如愿以偿走进医学的殿堂。大学期间,她像一块干海绵一样吮吸着医学知识的甘露,感受中医药文化的博大精深。

毕业后,金姗姗进入到郧阳区人民医院工作。据她回忆,因为不自信,不敢轻易让病人服用自己开的药,如何突破心理障碍?她想古有“神农尝百草”,自身患有慢性腹泻,何不先在自己身上试试?就这样,她的第一张处方是给自己开的,服用了两周中药后,没想到不仅腹泻明显减轻,自身感觉也很安全。通过“以身试药”增强了她开药治病的信心。

走进金姗姗的诊室,70多本泛黄的笔记本在书架上整齐排列。这是她坚持多年的"处方日记",记录着数万患者的诊疗轨迹。每页纸上,不仅工整誊抄处方,更用红笔标注服药反应、调整思路。

一位银屑病患者的故事印证了这些日记的价值。最初治疗需同时服用汤剂、外洗药剂,患者负担较重。金姗姗翻阅历年“日记”,结合诊疗经验和患者反馈,发现药渣外洗同样有效,遂改良方案:同一剂药前两煎口服,第三煎外洗。仅此一项,极大减轻了患者的经济负担。

妙手仁心破沉疴

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疾病缠上了家住郧阳区的63岁黄先生。因胸腹部疼痛难忍,他从乡镇卫生院辗转到外省的多家大医院就诊仍不见好转。

“听说区人民医院有个女中医看病好得很,你可以去试试。”在热心的邻居的建议下,黄先生找到了金姗姗。

金姗姗诊断黄先生是心脏、胃肠方面出了问题,遂为其开了中药汤剂让黄先生服用。黄先生积极配合治疗,坚持喝了一个多月的中药后,奇迹真的发生了,胸腹疼痛开始逐渐减轻,两个多月后完全康复。为表达谢意,黄先生特意将一面印有“医德高尚暖人心,医术精湛传四方”的锦旗送到金姗姗手中。

由于医术精湛,金姗姗的患者遍布省内外,有不少来自陕西、河南的外地患者经常慕名找来。金姗姗始终以人为本,一视同仁,尽心尽力诊治,受到患者广泛好评。

杏林春暖见真章

去年10月2日,金姗姗因意外受伤致左膝盖前交叉韧带受伤,不得不住院治疗。可是仅20余天后,她又出现在工作岗位上,接诊患者。

诊室里便出现这样一幕:白大褂医生将肿胀的左腿架在木凳上,右手把脉,同时跟患者沟通交流。候诊人群中有坐早班车赶来的山里老人,有从河南淅川、陕西白河跨省求医的患者,他们不知道,医生瘀青未消的腿上还绑着固定支具。

“有不少患者通过微信电话或到医院导医台联系找我看病,甚至是从外地来的还住在宾馆等我上班。”金姗姗说,自己只要能坚持,就不能辜负了患者的信任。同事们也非常关心她出行困难,上下班轮流用车接送。她说,这次换位体验让自己更懂患者的心,也感受到团队的温暖。

“金医生不仅有真本事,而且为人和蔼,平易近人。”很多找金姗姗看过病的人这样评价她。家住十堰城区的王先生,之前被失眠折磨得实在难受,他拨通了金姗姗的电话:“金医生,我又患失眠一个多月了,你看周日能找你复诊一下吗?”金姗姗即刻表示:“现在就过来吧,我马上去医院。”晚上九点多,医院中医门诊的灯亮了。

十七载寒暑,两代医脉传承,七十本墨香未散的诊疗手记,见证了这位秦巴医者从青涩医生到"金牌大夫"的蜕变。未来,她将一如既往地践行医者的使命和担当,让千年岐黄之术在现代临床中绽放异彩。

https://img.cjyun.org/a/10167/202503/fd800c14a8d283ede00255531cb0797c.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