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公安机关在办案中发现,犯罪分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形成了一条产业链。一些犯罪分子通过植入木马程序、内外人员勾结等多种方式,非法获取公民个人信息,实施违法犯罪活动,严重干扰了公民的日常生活。近日,公安部网安局披露三起案件,揭开侵犯公民个人信息黑灰产业链的内幕。
教培机构“信息失守”
经民警查证,这已经不是鲁某某第一次作案。鲁某某承认,其频繁跳槽全国各地在线教培机构,主要目的就是在公司电脑内植入木马程序,获取大量公司内部数据。进一步侦查后,民警发现鲁某某只是犯罪链条中的一环,“此类犯罪链条分为木马制作人员,购买木马程序并分发的组织者,跑腿‘投毒’人员等上、中、下游。”
经审讯并结合取证,警方查明该团伙先后对50余家企业进行木马“投毒”。
电商平台“订单解密”
某电商相关负责人介绍,为更好保护消费者个人隐私,电商平台和快递企业会为订单信息加密。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电商平台为满足商户正常业务需求,通常提供少量的“订单解密”额度,但部分商户受利益驱使勾结“解密中介”,对全部“加密订单”进行“解密”。
本案中,犯罪嫌疑人李某某、陈某等中间商在互联网平台寻找需要解密订单数据的商家客户,嗅到其中“商机”后,一些平台商家动起了歪脑筋。李某某、陈某等中间商收到订单后转手发送给数据解密人员胡某某等人,非法获得客户个人信息。据办案民警介绍,本案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8人,涉案金额高达300余万元。
求职网站虚假招聘
去年6月,某网络招聘平台向公安机关报案——平台求职者田女士投诉称,平台注册信息为“某科技有限公司第一分公司”的联系人以教如何赚钱为诱饵,对其进行刷单诈骗2400元。“该科技有限公司冒充合法企业发布虚假职位,累计非法获取上百名求职者姓名和手机号。”该网络招聘平台安全部门相关负责人介绍。
警方提醒
个人信息处理者要严格履行法定责任和义务,完善个人信息保护制度规范和技术措施,维护公民个人信息安全;广大群众要妥善保管、存储和使用个人信息,发现个人信息泄露线索的,及时向公安机关和有关部门投诉举报,保护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