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检察院在全省民事检察业务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04-25 17:15   张起, 陈明亮

4月21日至24日,湖北省检察机关2025年度民事检察业务培训班在国家检察官学院湖北分院举办。郧阳区检察院以《以终本为切口破解民事执行监督难题》为题在培训班上作经验交流。

近年来,郧阳区检察院针对民事执行监督存在的线索发现难、调查取证难、建议整改难,主动作为,积极探索,在办案实践中不断破解这些难题。2024年,在省市两级检察院业务部门精心指导下,办理的郭某申请执行监督案被省人民检察院评为典型案例。

敏于发现线索。具备敏锐的洞察力、敏感的捕捉力,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蛛丝马迹。一是全面审查现有案件卷宗材料挖掘线索。全面认真审查民事判决书、裁定书、调解书、调查笔录等案卷材料,从中梳理出被执行人的基本信息、财产线索以及可能存在的履行能力等关键信息。二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发现线索。借助网络执行查控系统,对被执行人相关财产信息进行全面核查。利用社交媒体、网络交易平台、支付宝等,分析被执行人在这些平台上的活动轨迹,从异常情况中挖掘潜在的财产线索。

善于调查取证。有了线索只是第一步,获取有效的证据,才是民事执行监督的关键环节。必须做到调查程序的规范性、调查手段的多样性、固定证据的及时性。一是严格遵守法定调查程序。严格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进行调查,确保每一个调查行为都于法有据。二是灵活运用多种调查方式。除了传统的询问人员、查阅资料等方式外,还可以采用实地调查、委托调查等方式,要充分利用这些调查方式获取证据材料,确保案件顺利推进。三是及时收集固定易失易改证据。对容易灭失或被篡改的证据,做到及时收集和固定,确保证据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精于事物关联。在调查过程中,善于发现线索关联,顺藤摸瓜,突破案件。一是构建关联网。从被执行人的财产来源、去向,到其与第三方的经济往来,再到相关的法律关系,都要进行深入研究,构建一个以被执行人为核心的严密关联网。二是紧盯关联人。除了紧盯被执行人、家庭成员这些自然人外,还要对被执行人的合作伙伴、关联企业等法人进行调查,了解他们之间的经济往来和财产关系,不仅可以找到真正可供执行的财产,而且还可发现被执行人隐匿财产的行为。三是捕捉关联事。通过一些关联事项对社会治理漏洞实行“穿透式监督”,真正实现“办理一案、规范一类、警示一片”的监督效果。

勤于思考总结。在办好案的基础上,主动总结成败得失,形成典型案例,为今后开展工作提供借鉴。一是善于复盘。在案件办结后,对整个办案过程进行回顾和检视,总结成功经验,分析问题不足,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切实提高监督质效。二是善于总结。对成功办理的有代表性的案件,抓住“程序违法与实体损害交织”的监督重点、“对事监督与对人监督并重”的监督理念、“司法监督与社会治理融合”的监督维度,及时进行总结,形成典型案例。三是善于借鉴。一方面,吃透最高检、省院发布的执行监督典型案例,精准把握终本程序的法定要件。另一方面,积极借鉴兄弟院办理民事执行监督的先进做法,在司法办案中积极借鉴、勇于实践。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