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区自2011年开展大中型水库移民培训以来,共投资2214万元,累计培训移民22370人次,通过技能培训促进移民群众就业增收。”7月3日,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郧阳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湖北省水库移民大区,全区有移民13万多人。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移民群众面临着就业转型和增收致富的挑战,移民培训势在必行。
学什么?——充分尊重民意
在项目实施前,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深入乡镇、村广泛征求移民意愿,收集产业发展需求。通过实地调研、问卷调查、召开移民座谈会等方式,广泛征求移民群众的意见和建议,了解移民群众的培训需求和期望。
“有针对性地开设了移民需求度较高的包括香菇、袜业、蔬菜、油橄榄、茶叶、小水果等种植管理在内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家政服务培训等,特别是电商营销技能培训,开拓了移民的创业思路,引导移民进行自主创业或创业转型,确保培训内容与移民的实际需求相契合。”该局移民培训负责人表示。
如何实现“四两拨千斤”?——撬动其他资金投入
郧阳区水利和湖泊局及移民承训机构积极与乡镇政府展开沟通协调对接移民培训工作,对上积极争取各级政府的专项资金支持,同时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为项目提供更多的资金保障。
加强与地方知名特色农业、旅游、种植等相关企业、经济合作社、知名协会机构合作,共同开展培训活动,提供部分培训设备和优秀师资力量。
教什么?——强化项目规划设计
每年制定详细的项目实施方案,明确培训目标、培训内容、培训方式、培训时间、培训地点等要素。根据移民的年龄、文化程度、就业意向等因素,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严选承训机构,在湖北省政务网发布招标信息,公开招投标信息,全省近30家机构投标,经过层层筛选,优选在行业内享有较高声誉和知名度的承训机构。
钱怎么花到刀刃上?——强化实施过程监管
郧阳区建立健全项目监管机制,加强对培训过程的监督和管理。严格实施过程监管,为提升培训实效,严把教学模式和教学监管,采取“理论 + 实操”双规教学模式,采用“土专家与洋教授结合”模式,学员理论学习和实操按4比6的比例设置,培训过程实施全程监管。开班之前需提交申请报告、严审教师资质和培训方案。
“培训过程中每天上报教学内容、教学视频。严格把控上课、放学时间。教学过程中的相关情况进行截图留存,推行阳光化管理模式,坚决杜绝课时落实虚假、学员缺勤等违规行为的发生。分管局领导不定时地抽查暗访,通过学员反馈及时发现和改进教学中的问题,极大地提高了培训的实效性。”郧阳区天天职业技能培训学校负责人说。
以培训效果为导向,定期对培训进度、培训质量、培训效果进行检查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同时,聘请第三方机构对培训全过程审计,加强对培训资金的使用管理,确保资金专款专用,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效果如何?——社会、经济、生态效益共评
每年移民项目实施后,可直接带动2500余名移民实现就业或自主创业,间接带动3000余人就业。通过前期的充分沟通和宣传,移民群众对项目的认可度和支持度较高,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也较高。项目实施过程中,移民群众对培训内容和培训效果表示满意,满意度达到98%以上。
项目的实施促进了当地电子商务和生态农业产业的发展,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兴起,为地方经济增长注入了新的动力;通过培训,移民掌握了先进的农业技术和电子商务运营模式,提高了农产品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每个移民村的年集体经济收入可增加10万元左右;移民通过参加培训,提升了自身技能,拓宽了就业渠道,收入水平显著提高;随着移民技能的提升,其在生产经营过程中能够更加科学地进行管理和运营,降低了生产成本和运营风险,提高了经济效益。
电商创业培训促使移民学员从体力劳动向技术型就业转变,推动了当地特色产业发展。2024年郧阳区电商培训320人,其中40多人成为当地小老板和当地的致富带头人。
“通过电商创业培训,柳陂镇7000亩有机蔬菜和3000亩大棚蔬菜畅销十堰、安康、西安、商州等全国各地,全镇移民人均增收近千元。”柳陂镇水质保障中心刘运说。
“杨溪铺镇地处汉江河边,适宜种植香菇和油橄榄,通过高效种植技术培训,采取基地+合作社+移民户发展模式,直接带动移民户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油橄榄技术承训机构、十堰鑫榄源油橄榄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
通过生态农业技术培训,移民在农业生产过程中更加注重生态保护和环境友好型发展,积极推广生态种植模式;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有效减少了农业生产对水土的侵蚀,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