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热!热!
小伙伴们注意啦
昨天一早
十堰连发6条高温黄色预警
预计接下来两天
我市大部最高气温将达35℃
最高气温升至36℃~39℃
6日至7日
我市受副高底部偏东气流影响
多云有阵雨或雷阵雨
依旧高温高湿
请注意防范

中暑是人体长时间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或剧烈运动后,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引发的急性疾病,当核心体温超过40℃时器官可能受损,严重者(如热射病)死亡率高达50%以上。
据医生介绍,中暑原因是人体有类似散热器的功能,流汗是散热的表现,高温高湿无风环境下,散热器出现故障无法散热就会中暑。

先兆中暑——头晕、头痛、多汗、口渴、全身疲乏、心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
轻症中暑——除先兆中暑症状外,体温升高至38℃以上,出现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等表现;或出现面色苍白、四肢皮肤湿冷、血压下降、脉搏增快等虚脱表现。
重症中暑——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
热痉挛:抽筋
热衰竭:头痛、头晕、恶心,继而有口渴、胸闷、面色苍白、冷汗淋漓、脉搏细弱或缓慢、血压偏低。可有晕厥,并有手足抽搐。
热射病:无汗、高热(>40℃)和意识障碍,往往伴其它脏器功能损害。
高温天气来袭,谨防中暑
尤其警惕热射病
👇
热射病发病快
从头晕到昏迷可能只需10分钟!
而且死亡率超过50%
50周岁以上的患者死亡率甚至
达到70%~80%
因此要牢记热射病防治
“8-4-6黄金法则”
做好热适应
不带病进行高温作业
做好工作期间的防暑降温工作
及时补水补盐
备好防暑监测三宝:温湿度计、体温计、指氧监测仪
备齐降温设备及药品
保证充足睡眠不熬夜
关注重点人群(体温调节能力欠佳的高龄老年人、婴幼儿以及既往体弱者)
热射病VS普通中暑,千万别搞错!
症状 | 普通中暑 | 热射病(致命) |
体温 | <38℃ | >40℃ |
意识 | 清醒、乏力 | 昏迷、抽搐、说胡话 |
出汗 | 大汗淋漓 | 可能无汗(更危险!) |
预后 | 休息可恢复 | 多器官衰竭,致死率50%+ |
注意:老人、儿童、肥胖者、慢性病患者、户外工作者、运动员、密闭空间劳动者(如厨房、车间)都是超高危人群!
【记忆口诀】
皮肤发烫快报警
手脚发飘马上停
说胡话时要警惕
呕吐抽搐鬼门近

❶ 移
转移环境:立即将中暑者转移至阴凉通风处,比如大树下、通风的房屋内、有空调的房间内,让中暑者以最快速度脱离热源。
❷ 净
脱净衣物:将中暑者衣服、裤子全部脱下,去除一切保温措施。
❸ 降
体表降温:用冰袋、冰块、冰冻饮料等物品置于中暑者额头、太阳穴、颈部、腹股沟等处进行血液散热,可用纱布、薄衣物包裹冰袋以免冻伤。
❹ 联
联系医疗:救助病患的同时,其他人可就近向医疗机构和卫勤人员求助,寻求后续治疗。
❺ 喂
喂食液体:患者意识清醒的情况下,每小时补充500ml至1000ml含钠、钾的低温饮品。
❻ 防
防止窒息:出现抽搐、恶心、呕吐的现象,要注意采取侧卧姿势,及时帮助清理口腔、鼻腔,防止呕吐物塞住呼吸道引起窒息。

高温天气下,通风差、温度高的室内环境同样容易引发中暑。
尤其是老年人,他们对温度变化感知迟缓,且常因怕浪费电不开空调,住在通风不良的老房子中,中暑风险更高。
建议老人等高危人群即使在家也要注意降温,可适当开空调(温度调至26℃左右)或开窗通风,保持室内凉爽舒适,避免中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