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郧阳:一桥一路一公交,打通深山群众幸福路

08-27 08:30   郧阳网   张越

“现在从十堰到家里,一个小时多点就到,想早走早走、晚走晚走,再也不用坐渡船、走盘山路了!” 说起如今的出行,郧阳区叶大乡叶滩村村民党家富难掩激动。

图片

叶大乡地处郧阳区西南大山深处,隔河渡水,交通极为不便。近年来,郧阳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改善叶大乡交通出行难放在民生领域突出位置,累计投资3.15亿元,实施“一桥一路一公交”民生项目,历史性地解决了叶大乡群众的“出行难”、产业“发展难”等问题,为叶大乡8000余名群众架起“便民桥”,打通“幸福路”,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变化、体验到真真切切的温暖、感受到踏踏实实的幸福。

过去:
山高水远 “出行难” 困住好日子
近日,一辆装满土豆的大型货车顺利驶入叶大乡境内的湖北兴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而这几天,该公司新引进的土豆淀粉生产线也正式投产。然而在前两年,作为叶大乡的招商引资企业,湖北兴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却因交通运输难一度陷入举步维艰,难以为继的地步。负责人赵明月提起生产直摇头:“以前交通不便,大型生产设备根本运不进来,原材料和产品运输成本比现在高很多,时间成本更是没法算。”

图片

图片

叶大乡地处黄龙库区堵河中游,境内山高林密、沟壑纵横,连绵起伏的秦巴山脉,将叶大乡隔绝在郧阳西南处的深山之中,群众出行只能依靠山高路险、坡陡弯急的柏叶路、新房路两条乡级盘山公路,来往郧阳城区的群众早出晚归,往返170公里近8个小时的路程更是常态。“早上7点坐船,到大坝11点多,没便车就靠腿走,去郧阳办个事得花三天!” 叶滩村村民唐兴国的话,道出了叶大乡人数十年的出行之痛。

图片

从前交通

图片

除了大山的阻隔,还有堵河的“天堑”,让叶滩村与新潮村村民饱受出行之苦。雨天跳板滑、夜晚停渡,危重症病人、高龄产妇常因 “等船” 耽误最佳治疗时间,学生上学得靠家长、老师两岸接送,绕路房县更是常有的事。

图片

从前出行

图片

交通的闭塞,困住了叶大的发展活力,也挡住了年轻人返乡的脚步。大学毕业后在大城市拥有稳定工作的岳鹏,2022年抱着振兴乡村的豪情毅然回乡投身生态养殖,却深深体会到“隔山渡河”的无奈。“进城一趟隔山渡河,要三四个小时,很多特产只能烂在深山里。”

图片

图片

山高路险,交通不便,叶大乡也因此被称为郧阳的“西伯利亚”,当地群众祖祖辈辈都渴望能够打通一条宽阔的出山道路,与外面飞速发展的城市连为一体。

如今:
3.15亿民生投入架起 “幸福桥”

为解决长期以来困扰群众出行难题,郧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积极争取对接项目进规落地,先后启动叶滩堵河大桥、S446西叶路改扩建项目建设。

wechat_2025-08-25_154240_337.png

在省级补助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叶大乡党委政府运用共同缔造理念,宣传引导沿线群众支持项目建设,及时解决项目建设中征地拆迁、线杆迁移等诸多难题,沿线不少群众主动让出耕地、林地,用实际行动支持项目推进。杨柳村村民杜承甫说:“修路是好事,老百姓不支持,路啥时候能通?”

图片

图片

“一路一桥”项目实施以来,郧阳区交通部门、叶大乡党委政府坚持专班推进,与施工方同心协力,克服各类不良各类条件,动态调整施工方案,多措并施,工程项目高效推进。今年年初,叶滩堵河大桥正式建成通车,终结了两岸“渡船时代”。

DJI_0219[00_00_02--00_00_05].gif

今年6月初,西叶路顺利通车,叶大乡父老乡亲告别“出行难”历史。7月初,郧阳区至叶大乡的首班公交车正式开通运行,全程75公里,票价10元/人,沿途经叶大卫生院、长岭客运站、郧阳区便民服务中心等33多个站点,改变了原先农村客运班车车次少、等待久、站点疏的问题,降低了出行成本,改善了出行条件,村民终于实现“开门水泥路,抬腿上公交”的心愿。

改变:
路通业兴 深山有了新活力

“一桥一路一公交” 带来的,不只是出行的便利,更是叶大乡发展的 “新生机”。

企业生产

图片

图片

图片

交通条件的优化,让曾经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变成了推动产业升级、惠及民生的优势,企业累计投资1000万元引入自动化和智能化生产设备,建成淀粉生产线,目前,正在进行粉条生产线的安装调试,预计9月底投产,届时预计年加工葛根、土豆、红薯150吨以上,带动种植面积达3000亩以上,有效促进群众增收。

图片

“每趟运输成本降低2000元,生产效率提高三成以上!” 赵明月信心满满,“未来我们将依托交通优势,不断拓展业务,加大研发投入,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带动当地优质农产品销售和群众增收,助力乡村振兴。”

图片

图片

对村民来说,“好日子” 有了新盼头。新潮村村民王顺密笑着说:“现在想啥时候出门就啥时候出门,双行道的柏油路比城里还舒服。” 杨柳村村民叙修功,能把自家种的辣椒、土豆带上公交,去黄龙镇卖钱补贴家用。

图片

新农人岳鹏

图片

图片

随着一路一桥建成通车,岳鹏的创业路迎来了转机。通行效率的提升让农副产品流通“活”了起来,岳鹏顺势成功开通网上店铺,曾经“烂在深山”的特产成了畅销品,预计年销售额超100万元,他还帮乡亲们卖土鸡蛋、天麻。 “我非常有信心把山里边的土特产品出村进城,我也呼吁在外边的年轻人能够回到家乡,反哺家乡,把我们家乡建设得更好回来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从“出行靠渡船”到“公交通家门”,从“特产烂深山”到“物流常态化”,这项民生工程,不仅改变了交通面貌,解决了群众出行难题,更重塑了山乡的发展格局。叶大乡也将依托交通优势,培育更多特色产业,让“走出去”的通道更畅通,“引进来”的机遇更广阔,让深山群众的幸福路越走越宽,迈向乡村振兴的步伐越来越坚实。


一审:王雨薇

二审:何虎啸

三审:王郧



https://img.cjyun.org/a/10167/202508/acb1d6423218f724fe8807dcbb05900b.pn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