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郧阳区,产值23亿元的“抗菌管道王国”蓬勃发展,天净新材料产业园以8个月建成刷新工业纪录,政企携手,0.5亿元投资驱动50亿级产业集群。荷叶仿生技术与核心水源区结合,“零菌管道”将如何重塑中部产业格局?跟着小编一起,探寻其崛起历程,剖析抗菌管支撑产业集群,激发新活力。
近日,走进郧阳区天净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智能化生产车间,机器轰鸣,各类生产设备高速运转。工人们正忙碌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紧张有序地操作生产设备。一条条塑料产品如流水般从生产线上不断产出,呈现出热火朝天的工作氛围。
该企业车间内采用智能集中供料系统,集中分路投放各条生产线,数字化计量控制系统进一步确保生产过程的精准度,精度达到每克的计算投料,极大地提高了原料使用的效率和准确性。
郧阳区天净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快速投产见效,得益于2023年湖北国际经贸合作洽谈会上的一纸签约,上海天净落户郧阳。
为什么是郧阳?
(2025年5月,王天才向郧阳区一中捐赠助学金100万元)
第一方面,天净公司的股东王天才是郧阳人,虽然离开家乡创业30余年,但他一直心系家乡发展,想反哺家乡;第二方面,郧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核心水源区,这里生态环境优美,山清水秀,与天净公司的绿色技术基因完美契合;第三方面,西十高铁2026年即将通车,根据天净公司的战略布局,将通过郧阳区基地辐射西部五省的市场。
郧阳区天净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项目建设,2024年11月车间封顶,2025年4月完成设备调试,5月试产——从开工到投产仅用8个月,良好的营商环境加上保姆式服务再次刷新工业项目落地纪录。
郧阳区城市管理执法局局长吕世涛表示,强化项目为王服务至上理念,坚决扛起帮扶企业政治责任,抽调骨干进驻企业,专班推进强保障,科学制定项目推进计划,分解关键任务,明确时间节点,形成建设清单,实施挂图作战。先后将3万平方米的厂房等建设任务细分为137个关键节点,日通报周总结,创新联队协调机制,高效率解决建设难题,及时解决用电、土地等23项难题,高效完成了项目所需的水电气路土地等关键要素保障,营造最优建设环境,确保了该项目8个月建成并投产,创造了新的郧阳速度。
良好的营商环境,一流的专班服务更坚定了投资方的信心,对项目快速落地投产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相关部门和参加项目建设的党员干部通过专业、高效和贴心的服务,让企业深刻感受到郧阳区对于招商引资和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和行动。
天净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告诉记者,从项目签约到开工建设,再到投产运营,每一个环节都有政府的专班人员全程跟进,为企业提供了全方位的支持和帮助。这种保姆式的服务,不仅大大缩短了项目的建设周期,也为企业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让企业能够更加专注于生产和经营,非常感谢郧阳区的领导和干部们对天净产业园项目的支持和帮助。
全球每年超三分之一的死亡与病菌相关,而管道微生物污染是隐性健康杀手。天净的“物理抗菌+自清洁”双技术,有效阻隔管道微生物污染,预计每年减少1.2亿家庭管道微生物污染风险。
天净荷叶管采用的是荷叶仿生技术,也就是物理性,它的表面形成一个疏水层,水珠圆滑地滚动,不容易结垢、不容易沉淀,达到自洁的一个性能。它的抗菌率达99%以上,市场占有率达37%,已经荣获两项发明专利和一项实用新型专利。
与此同时,公司生产线也全部采用智能化、自动化设备,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还大大降低了能耗和排放。PPR抗菌管5条生产线每分钟诞生30根家装管道,抗菌管让中国管道迈入“零菌时代”!
天净新材料(湖北)有限公司总经理王鹏介绍,一期聚焦纳米抗菌家装管道,年产值可达10亿元;二期布局半导体超纯水管,攻克PVDF、PFA级纯净度,相当于1克杂质溶解在1000个标准泳池仍能被检出,投产后不仅是管道,更是水中芯片。届时,郧阳基地将成为中芯国际等企业的水质守门员。
2025年7月15日,上海·郧阳产业对接暨湖北天净新材料供应链大会在郧阳天净产业园举行。在此次大会上,天净与湖北旭丰通达等10家企业达成了总计18.3亿元的合作。与此同时,智能算力中心等5个配套项目签约入驻,43.8亿元的投资构建起了完整的产业链闭环。正如现场专家所指出的:从单一企业发展为创新生态体系,关键在于“四链融合”。
郧阳区科技和经信局党组成员谢志敏表示,打造新材料产业链,以天净为核心,引进10家配套企业,推动智能算力中心等5个项目落地;打造创新链,与中塑协联合共建抗菌管国家标准,设立院士工作站攻克超纯水管技术难题;打造人才链,借助“归雁工程”吸引200名楚商回归家乡,培育本地技术工人;打造资金链,设立20亿元产业基金,优先支持集群内企业进行技术改造与产能扩充,真正实现从“单点突破”迈向“雨林生态”的转变。
一根抗菌管,守护一江清水。一个产业园,激活整条产业链。天净的故事,印证了郧阳的转型智慧,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从不是单选题。当400名工人在无尘车间打磨“中国智造”,当50亿产业集群为水源地发展注入新动能,这条“以绿为底、向新而行”的道路,正是中部崛起的最强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