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抓大保护 当好守井人 | 郧阳区:织密京郧协作网 绘就乡村振兴图

10-23 16:11   市委组织部组织科、郧阳区委组织部  

京郧同饮一江水,携手共续一江情。近年来,郧阳区持续推进京郧对口协作,以深化“共抓大保护、当好守井人”党建工作为抓手,通过织密结对网络、全面精准发力、抓好成果转化,促进两地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基层治理等领域协作,实现了结对共建从“点上示范”到“面上开花”,一幅“京郧一家亲、携手共振兴”的生动图景在秦巴山乡徐徐展开。

织密互动网络 拓宽结对共建覆盖广度

区级高位统筹,机制化联动。强化进京对接,建立“定期走访+专题会商”机制,加强与北京相关部门、企业的精准沟通,建立京郧双方“需求清单”,及时推进协作事项落实落地。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带头率队赴京对接,与北京市东城区建立常态化协作机制,推动东城区17个街道、1个管委会与郧阳区19个乡镇结对共建,示范带动各部门与东城区对口单位普遍建立沟通互动机制。

“北京市东城区·十堰市郧阳区”对口协作推进会暨北京市东城区人才康养基地成立仪式举行

乡镇精准结对,清单化管理。紧扣郧阳发展需求与北京资源优势,围绕乡镇产业发展、文旅融合、资源开发、民生保障等要素,精准摸排清单事项,提升对接精准度,确保协作成效最大化。结合需求事项清单内容,各乡镇主动与东城区对口街道、部门对接,全区19个乡镇梳理需求事项240余项,对口协作更加务实。

东城区东四街道赴郧阳区安阳镇开展对口协作

村级务实融合,特色化共建。创新“片区联建”集群模式,推行“1+X+N”帮带机制,以中心村党组织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村党支部,对接北京社区、企业党组织,构建“强村带弱村、多村联建促发展”格局。五峰乡东峰村作为重点村,在与北京东城区结对共建的同时,还带动周边村加入种植产业联盟,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今年1月,郧阳区首批600吨优质农产品在高新产业园区发车进京,东峰村的菜籽油作为郧阳绿色有机农产品,深受北京市场青睐。

郧阳区选派20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赴东城区开展“结对共建”活动

聚焦精准施策 深化结对共建工作内涵

产业共建,激活发展动能。郧阳区立足产业、生态优势,聚焦绿色农产品和特色研学旅游康养资源,每年开展农产品“进京”和文旅资源推介,连续六年在京举办美食节、连续五年开展特色农特产品展销活动,此外通过线上电商直播和零距离展卖、面对面推介等形式,持续拓宽郧阳优质农特产品进京渠道,推动橄榄油、红薯粉条、香菇、木耳等50余种绿色农产品进机关、进企业、进社区,实现消费额6亿余元。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赴京开展“同护清水永续北上 共享绿色健康郧阳”“助绿品进京 邀京客入郧”等主题活动20余场次,持续擦亮郧阳文旅品牌。

郧阳区优质农特产品进京推介活动走进北京市东城区体育馆路街道

人才共育,深化交流互鉴。建立“走出去学、请进来教”的人才共育机制,东城区派出9名优秀干部到郧传经送宝,先后派出赴郧考察、送教团队8批66人次,帮助开展教师网络培训7000余人次,京郧两地共建学校26所,东城区5家医院与郧阳区建立帮扶协作关系。郧阳区组织14批440人次教育系统干部赴京跟岗学习,选派26名医务人员赴结对帮扶单位学习培训,鼓楼中医院对口指导郧阳区中医医院三级医院创建,大幅提升医务人员的能力素质。东城区在郧阳区设立人才康养基地,先后有100余名专家人才赴郧开启康养之旅。

东城区卫健系统专家在郧阳区人民医院调研指导

生态共护,筑牢绿色屏障。依托京堰环保志愿联盟,深化两地在守水护水方面的合作,共同守护一库碧水。举办“深化京堰文明交流 携手共建文明河流”水源地保水护水京堰志愿服务活动,将“文明河流”建设纳入各级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宣讲清单,年宣讲百余场次,参与人数达1.5万余人。聚焦绿色产业发展、生态环保等领域,共同推进神定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油橄榄三产融合示范园建设等项目,打造全市流域综合治理、丹江口库区产业绿色低碳转型的示范样板工程。

“京郧少年手拉手 护水十年再出发”志愿服务活动

巩固协作成效 书写乡村振兴崭新篇章

持续推进项目落地,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开展结对共建以来,东城区累计援助郧阳区资金2.2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资近20亿元,帮建各类项目35个,助推北京嘉博文、伟光汇通、中广核、东方园林等一批知名企业落户郧阳。支持建成全国唯一以油橄榄为IP的国家级三产融合示范园,油橄榄种植面积达到5万亩,带动全区30多个村1万余户群众增收致富。结合平台资源、信息优势,协助郧阳区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帮助2000余名劳动力稳定就业。

东城区对口协作项目——东方橄榄园

聚焦聚力改善民生,城乡面貌焕然一新。聚焦城乡融合发展,一批民生项目建成落地,极大改善了群众生产生活。谭山镇白龙庙大桥上,村民们骑着摩托车驮着油菜籽飞驰而过,这座由东城区投资1350万元援建的大桥,不仅连通了滔河两岸的七个村庄,更是成为群众增收的“民生桥”。在全省最大的易地搬迁安置区——青龙泉社区,东城区援建的东城幼儿园,有效解决了青龙泉社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300多名留守儿童托管难问题,援建的郧阳区一中“京郧学生食堂”项目,新增2000个学生就餐座位,有效改善了办学条件。

东城区援建的杨溪铺镇青龙泉社区东城幼儿园

牢固夯实基层基础,治理效能稳步提升。聚焦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郧阳区先后选派20余名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到北京考察学习。以东城区交东社区“六凡是”“五不让”工作法作为基层治理参考样板,探索建立“平安郧阳365”村(社区)治理体系,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的基层治理网络。走进郧阳区柳陂镇龙韵村,京郧共建的爱源文化广场,见证着两地治理理念的互融共通,成为村庄新地标,先后接待国家部委、省市区各级代表团2000批次6万余人次参观学习,受到一致好评。

北京市东城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汤钦飞一行莅临青龙泉社区调研易迁安置区基层治理工作

https://img.cjyun.org/a/10167/202510/a6e7a51c08410b6df018bdcd4d512173.jpeg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