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是生命之源,喝上干净放心的饮用水,不仅是农村群众的“心头期盼”,更是脱贫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的重要内容。“十三五”期间,郧阳区坚持不懈进行大规模水利建设,逐步夯实民生水利工程,全区56.41万人实现了农村饮水安全达标,16.29万贫困人口饮水安全问题得到解决,实现了全区农村饮水安全全覆盖。
白桑关镇高庙村是江北偏远乡村,水资源紧缺且水质含氟量大,饮水难问题一直是当地老百姓的烦心事,遇上天干的时候,老百姓甚至要争着抢水吃。
2019年,区水利和湖泊局在白桑关镇高源村新建日供能力达3000吨的高源水厂,解决沿线13个村饮水难的问题,最偏远的高庙村、庄房村群众吃水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白桑水厂厂长张义平告诉记者,“自从高源水厂建起,老百姓吃上健康、干净的水,高源水厂日供能力达到3000方,解决了沿线1.7万人饮水安全”。
吃上自来水、搬进安置房,原先背井离乡、打工在外的张琳琳和丈夫回到了老家高庙,在家里开起了农家乐。
“现在吃水很方便,开了农家乐,生活越来越好,洗衣做饭都有保障了,每个月还能挣几千块钱。”张琳琳说道。
有了自来水,不仅解决了群众的饮水问题,更为群众发展产业、建设美丽乡村创造了条件。现在,在谭家湾镇龙泉村寿康葡萄园里,滴灌技术解决了葡萄的灌溉问题,工人再也不用到河里去挑水灌溉了。
为了解决寿康永乐葡萄产业用水问题,2017年,区水利和湖泊局先后投资1300余万,建设水厂,铺设管道,同时开展河道治理,不仅支持了产业发展,更让龙泉村面貌焕然一新。
龙泉村葡萄基地工人杨红岗说:“我们现在住的新农村房子,环境好,吃的自来水,也有处挣钱,腰包鼓了,生活越来越好,越来越幸福”。
“十三五”期间,郧阳区累计投入饮水安全资金45288万元,建设集中供水工程537处,百吨千人以上水厂48处,建设提水泵站260余处,水窖4000余口,彻底解决了全区农村吃水肩挑背驮或吃“望天水”的历史,生态环境和群众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十四五”期间,郧阳区继续强力治水,持续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综合系统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