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耀荣木瓜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洪斌,从实习技术人员到行业领军者,将青春扎根郧阳木瓜产业,以技术创新破解产业难题,用十年坚守推动绿色经济崛起,为郧阳区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建设注入强劲动能。先后获得市科技进步奖、市优秀中青年拔尖人才、省技术发明奖,以及十堰市劳动模范、湖北省五一劳动奖章、湖北省劳动模范、全国劳动模范、郧阳区“身边好人”等荣誉。
创业维艰:扎根山区的青春抉择
2010年12月,洪斌与同学初到耀荣公司时,企业正面临“无资金、无场地、无人员”的困境。当其他实习生匆匆离去时,他却在化验室安身。白天参与工艺调试、质量检测,夜晚啃读专业文献,甚至兼顾基建管理。“最忙时连续一个月吃住在实验室,凌晨三点还在核对数据,但闻到木瓜发酵的香气,就不觉得累了。”回忆起创业初期,他常笑言:“热爱能把‘苦差事’熬成‘甜日子’,每一次加班都是和技术对话的机会。”
大学毕业后,洪斌放弃一线城市的优渥条件,毅然返回郧阳。十余年来,他以“勤”为刃,在田间地头与生产车间里穿梭,将“匠心”融入每一项技术攻关:“别人觉得木瓜‘木’,我偏要让它‘活’起来,守着实验室的夜,踩着木瓜林的泥,才知道产业的根扎在哪儿。”
破茧成蝶:从 “涩木瓜” 到 “甜产业” 的蜕变
郧阳区曾因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种植25万亩药食同源木瓜,但果肉酸涩、利用率低的难题长期制约产业发展。洪斌首次踏入木瓜林时,目睹“满山金黄无人摘,遍地烂果无人问”的景象,在笔记本上写下:“让木瓜不‘木’,不是技术题,是良心题。”
他自学食品工程、生物发酵等领域知识,两年整理5大本笔记,独创“酶解脱涩 + 低温浓缩”技术。“做实验就像和木瓜‘谈判’,它涩我就想办法让它柔,它硬我就琢磨让它顺,3000次失败,总有一次能摸准它的‘脾气’。” 最终,木瓜出汁率从30%提升至78%,系列产品让木瓜附加值提升12倍。面对农户的愁容,他常说:“果农眼里的‘烂木瓜’,在我们手里必须变成‘金豆子’。” 目前,“郧阳木瓜”已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木瓜种植覆盖全区20个乡镇(场)、120多个行政村,木瓜基地保有量达6万亩以上,涉及农户近10万户,年产鲜木瓜50余万吨,成为带动群众致富的重点支柱产业。“当看到老乡数钱时的笑脸,就知道实验室的灯没有白亮。”
一分耕耘:绿色发展中的劳模担当
“从化验员到全国劳模,靠的是对土地的热爱与技术的执着。” 洪斌带领团队获授权专利30余项,推动耀荣公司成长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面对荣誉,他总说:“劳模不是一个人的称号,是一群人扛着产业往前走的责任。”
他推动实行“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在刘洞镇杨河村,农户曹祥忠说,自己十几亩地,一年一两万元的收入。“曹大叔说他家娃靠木瓜学费没愁过,这话比拿多少奖都让我心安。”他主导的专利技术有力推动了郧阳绿色低碳发展示范区和“一主四优多支撑”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南水北调源头的产业,必须既要‘金山银山’,更要‘绿水青山’,我们多做1%的环保,汉江就能清1%。”
洪斌的事迹被湖北电视台、十堰电视台、中青网、中工网等20多家媒体报道,而他依然常蹲在木瓜林里,对年轻技术员比划着:“你看这木瓜纹路,藏着它的‘脾气’,也藏着农民的‘盼头’。” 在郧阳绿色低碳发展的征程中,这位“木瓜工程师”用一句句朴实的箴言,让满山木瓜树成为乡村振兴的助力产业之一,为汉江流域生态经济带建设刻下鲜活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