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破解村级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能力断层等难题,筑牢乡村治理与发展的人才根基,胡家营镇聚焦村级后备干部成长全链条,通过拓宽渠道选优、精心培育提能、一线砺练育强三大举措,打造一支年轻化、高学历、强能力的村级后备力量,为乡村振兴注入 “青春活水”。
拓宽渠道 “选”,严把人才 “入口关”。坚持 “高线选人” 标准,锚定年轻干部培养目标,明确每村必须选拔1名年龄35岁以下、学历较高的后备干部在村实践,以硬性指标倒逼各村挖掘本土优秀人才。通过细化资格条件、公开选拔流程,让一批有知识、有活力、有情怀的大学毕业生优先进入组织视野,打破 “论资排辈” 的传统桎梏。同时,建立村级后备力量 “培养台账 + 动态管理” 双机制,精准梳理胡家营籍大学毕业生信息,逐人跟踪就业状况、发展意向,实现 “靶向对接、精准纳才”。针对部分村因地域劣势、人才匮乏难以配齐后备干部的问题,创新采取 “跨地域选任” 模式,打破村域界限 “广纳贤才”,确保每个村都有 “后备力量”、每个年轻人才都有 “用武之地”。
精心培育 “提”,搭建成长 “练兵场”。将村级后备干部作为村 “两委” 干部的 “后备梯队”、乡镇公务员的 “源头活水”,量身定制培养计划,实行乡镇班子成员 + 村党组织书记 “2+1” 结对导师帮带制,从政治引领、业务指导、经验传授等方面全程跟踪,为年轻干部扣好 “成长第一粒扣子”。按照 “缺什么补什么” 的原则,制定系统化能力提升方案,常态化开展 “岗位大练兵” 活动,让年轻干部在村级事务中 “练本领、长见识”。创新开设 “青春论践 成长在现” 年轻干部大讲堂,围绕政治理论、公文写作、公务礼仪等核心内容开展专题培训,邀请经验丰富的基层干部传授群众工作方法、矛盾调解技巧,帮助年轻干部快速补齐 “基层经验短板”,全面提升综合素质与履职能力。
一线砺练 “育”,锻造实干 “硬脊梁”。坚持 “在实战中育人才” 的理念,有针对性地为年轻后备干部 “压担子、搭台子”,引导他们深度参与乡村振兴、基层矛盾化解、人居环境整治等重点工作,让年轻干部在 “接地气” 的实践中强筋骨、长才干。在森林防灭火、防汛抗旱等急难险重任务中,优先安排年轻后备干部编入应急分队,让他们全程参与巡逻值守、风险点排查、应急演练、群众转移等 “吃劲” 工作,在 “关键时刻” 锤炼担当精神与应急处置能力。此外,推行 “蹲苗锻炼” 计划,分批安排年轻后备干部到镇党政办、党建办、经济发展办、平安建设办等核心科室轮岗学习,熟悉乡镇工作流程、掌握政策执行要点,帮助他们快速适应基层工作节奏,成长为 “懂业务、善治理、能攻坚” 的复合型人才。同时,聚焦乡村发展实际需求,组织开展农村无人机操作、防溺水应急技能等实用技能培训,让年轻干部既懂 “理论” 又会 “实操”,真正成为乡村振兴的 “行家里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