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一年秋收时,郧阳区2.62万余亩水稻陆续成熟。种粮大户抢抓农时开镰收割,区农机服务中心全程保驾护航,田间地头呈现出一派“机器轰鸣忙收割,金黄稻谷满仓归”的繁忙景象。
9月15日,记者走进安阳镇陈营村,连片的稻田里,金黄色的稻谷在微风中轻轻摇曳,饱满的稻穗压弯了稻秆。两台联合收割机在稻田里来回穿梭作业,收割、脱粒、粉碎秸秆等工序一气呵成。随着收割机的粮箱装满,金黄的稻谷顺着管道倾泻而下,落入一旁的农用车里。这些刚收割的稻谷,将被直接运往烘干厂房,经过烘干、加工后,变成晶莹的新米。
陈营村一组农户陈守昌告诉记者,自己种了5亩地,原先人工割要四五个人,割两天,又要自己挑,总共花费一千多块钱。现在机械化收割,两三百块钱,人也减轻了负担。
在十堰市百草园农机服务合作社的作业区域,机械化不仅覆盖了收割环节,更贯穿了水稻种植的全流程。在机械化作业的助力下,不仅降低了种植成本,大规模种植也有了保障。
十堰市百草园农机服务合作社负责人索伟介绍,今年种了1500亩的水稻,从水稻的育秧到机插到收割、烘干、碾米,全部都是机械化。
郧阳区今年水稻种植面积达2.62万余亩,目前已经陆续迎来成熟期。为确保秋收工作顺利推进,区农机服务中心早部署、早行动,提前开展农机安全隐患排查、机具检修维护,持续提升农业机械化应用水平,同时派出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提供精准的农业技术服务,全方位助力秋粮颗粒归仓。
郧阳区农机服务中心农机推广站站长陈明告诉记者,面对当前雨多晴少天气,农机服务中心组织应急服务队和技术服务队,到各乡镇组织抢收水稻,引导机手树立“减损就是增产”的意识,调整好机具,实行低茬收割,鼓励合作社及时烘干粮食,避免粮食霉变造成损失。
一审:卜静
二审:何虎啸
三审:王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