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2日清晨,一场惊心动魄的生命救援在鲍峡中心卫生院展开。53岁的贺某突发急性脑梗死,但在宝贵的“黄金时间窗”内成功接受了静脉溶栓治疗,有效防止了神经功能的进一步损伤,为后续康复治疗奠定了重要基础。
当日清晨6点左右,贺某在家中突然出现右侧肢体麻木无力、无法抓握物品、行走不稳等症状,并伴有头晕。这些典型的卒中症状立刻引起了家属的高度警觉。情况危急,家属于清晨7点拨打鲍峡中心卫生院急诊电话。
首诊医师接诊后,凭借敏锐的临床判断,初步判断为“急性脑梗死”。7点40分,卒中救治绿色通道立即启动。患者优先接受了头颅CT检查,影像结果清晰显示“左侧大脑中动脉致密影”,明确诊断为急性脑梗死。经鲍峡中心卫生院医疗团队严格评估,患者有明确的溶栓适应症。
8点40分,在获得患者家属充分知情同意后,溶栓药物阿替普酶被精准注入患者体内。令人欣喜的是,溶栓后不久,患者右侧肢体肌力即出现明显改善,语言逐渐清晰,生命体征逐渐趋于平稳,这标志着堵塞血管的血栓被有效溶解,脑血流得到恢复,治疗取得关键性进展。随后,患者被转送至上级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检查、评估和治疗。
“这次成功救治再次印证了基层医院在卒中防治中的‘前哨’作用。” 市太和医院专家表示,该患者从发病到开始溶栓治疗仅用了2小时40分钟,患者症状得到了明显的改善,有效降低了对神经功能的损伤。专家同时提醒公众,脑卒中并非老年人“专利”,中壮年人群同样需要警惕,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等危险因素,保持健康生活方式至关重要。